关于不良资产的入门实务精华总结不良资产的发展历史
首先我国不良资产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的剥离: 第一次剥离: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 第二次剥离: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此次剥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商业银行上市而美化其资产负债表; 第三次剥离:2005年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 上述,三次总共剥离的不良资产金额大约2.2万亿。 此后,我国的不良资产行业因上述三次剥离的数额较大,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资产管理公司都在自行消化已收购的不良,不良资产行业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或者低谷期。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 对不良资产行业有什么影响 ● 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多元化。加剧不良资产市场竞争。 ● 受不良资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及实际的市场供给规模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对外转让意愿,不良资产在供给端上日益市场化。
银行一般如何掩盖不良 银行从分支行上至总行采取多种迂回战术腾挪和掩盖不良贷款,将已发生的逾期贷款纳入到关注类贷款;将已产生的不良资产转移到表外;通过展期、修改规则、借新还旧等方式设法捂住不良资产。常见模式如下: ● 将不良纳入关注类。为了守住报表的不良数字不至于过快攀升,银行往往将事实已发生的逾期贷款纳入到关注类贷款。 ● 表内资产腾挪出表。所谓的“出表”业务。 ● 调整不良计算标准。 不良资产包含哪些种类: 包含但不限于:银行不良、企业应收账款、PE/VC失败投资、P2P/小贷公司不良、政府债,基本上都是基于主体的不同所做的划分。 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最有效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1、不良资产转让; 2、坏账核销; 3、混改; 4、不良资产证券化; 5、债转股。 过去几轮不良资产浪潮中,不良资产转让及核销用的比较多,但是核销是有额度限制的;而不良资产转让需要四大接盘,之后民资从四大接盘;而从本轮不良的体量庞大来看,单靠四大及现有的民间投资机构是很难完全化解银行的不良难题的。(以上文字来源:搜狐财经)
整合多方优势 盘活存量资产 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庞大并已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地方经济亟待转型升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启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方成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成安)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专业的资产管理者和优秀的金融服务商”为己任,深耕不良资产领域。 由于拥有多方位的资源优势,以及国内顶尖的专业不良资产处置团队,东方成安在业内已建立起了优良的口碑,赢得了全国广大投资者的支持和信赖。为了以更大的价值回馈客户,回馈社会,东方成安在现有的专业司法处置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的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债转股、并购等营销性处置团队,处置方式基本是:原债务人清算、企业重组、行业并购、司法执行拍卖、资产租赁、其他方式等,传统的处置方式结合创新的处置方式将实现资产包的价值提升。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不良贷款数额庞大惊人,已经导致众多银行无法正常稳健的运作,这是银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更是国家整体经济稳健发展的一个难关。不过,我们坚信,不良资产包的专业处置,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模式,将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抓手。 在引领不良资产发展的这条道路上,东方成安将始终坚持以“价值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实现”为核心原则的工作思想。继续整合多方优势,盘活存量资产。 |